教育部公布招生制度改革 不分文理科
《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的发布,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。毕竟,这是牵涉到上千万考生切实利益的一件大事。《意见》从出台,到今天的发布,都一直伴随着争议,具体内容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多方面的猜想,甚至出现几种不同版本的民间方案。
第026期
责任编辑
冯孔
实习生
事件: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介绍《意见》
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4年9月4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,请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、刘利民,部长助理林蕙青介绍《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》有关情况,并答记者问。
点击查看《意见》全文
考试:不分文理,增加全国卷使用省份
不再文理分科: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,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,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。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、数学、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,150分的分值不变。其中,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,可选其一计入总分。
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。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、历史、地理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14个科目,而每门都已经“学完即考”、“一门一清”,在高考中 就不必重新再考。考生在报考时,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,从思想政治、历史、地理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 成绩,计入高考总分。
增加使用全国卷省份:《意见》表示,要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,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。 意见指出,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,科学设计命题内容,增强基础性、综合性,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 改进评分方式,加强评卷管理,完善成绩报告。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、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。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。
录取:取消艺术体育加分,推进高职招生与高考分开
取消艺术体育加分:今年河南、辽宁出现的体育特长生违规加分问题,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。
杜玉波介绍,此次改革将对考试加分做“减法”。主要采取以下措施:
第一,2015年起取消体育、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。学生特长可客观记入综合素质档案,供高校录取时参考。
第二,重点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,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原则上只适用于本地所属高校在当地招生。
第三,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,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,降低过高的分值。第四,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,严格认定程序,做好公开公示,强化监督管理。凡高考加分造假的考生,一经发现,实行“三取消”:取消加分资格和高考报名资格;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;已入学的取消学籍。
推进高职招生与高考分开:教育部长助理林蕙青介绍,加快推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分类考试是这次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。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、面向社会的教育,担负着培养多样化的人才、传承技术技能、促进就业创业的职责。
关于这项改革,近些年已经有一些省市开展了改革试点,在试点基础上要加大改革的推进力度。具体的改革举措有几个方面:高职院校的考试招生在考试方式、内容、时间上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对分开,实行“文化素质+职业技能”的考试评价方式。考生如果参加了分类考试,并且已经被确定录取之后,确实如可 以不参加高考。考虑到考生的心理和一些需求,我们继续保留考生通过参加普通高考进入高职院校的通道。2015年,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考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,到2017年成为主渠道。
推行:上海浙江进行试点,2017年全面推行
上海浙江进行试点:提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问题,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今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,2014年,上海和浙江先行试点高考综合改革,两省份将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,今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。 这次试点主要探索的内容,就是探索依据统一高考成绩、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,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。这种探索的目的就是想破解"唯分数论"、"一考定终身"的问题,发挥高考"指挥棒"的正确导向作用,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,分散学生的应试压力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促进高校科学选才。
2017年全面推行: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,2017年全面推进,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,形成分类考试、综合评价、多元录取的考试 招生模式,健全促进公平、科学选才、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,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、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“立交桥”。
专家评论:方案本事缺乏专业性
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: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,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于9月4日上午10点正式发布,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。
但方案本身与公众对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期待还有很大的距离。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:
1、不够专业,简单来说这个方案就是用行政的手段来执行,对专业资源的利用、对专业意见的吸纳不够充分;
2、不够完整。
3、不稳定性,支撑一个对象有三个支点:专业上、行政上,公众意见上。这个方案里这三个支点不平衡,所以说不具备稳定性。改革方案出来后,各个方面意见是不一样的,评价也会有很大差异。
4、不具备很强的操作性,比如学业测试,如果没有专业组织起作用,肯定没有统一标准,各方面操作起来有很大难题。在小范围可以,大范围操作很麻烦。
网友回应:换汤不换药
网友苍天有井
换汤不换药
教育改革,可谓每三年一次,每次都是换汤不换药,说来说去,最核心的还是体制原因。大家关心的异地高考,高考录取不公平现象没有半点改变。北京上海集中了那么多高校,那边的考生考上名校的概率大大高出了其他省份。(跟帖)
学生家长(网友)
会不会对明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有影响
感觉就是瞎折腾,三年一小变,五年一大变。变来变去,没任何改变。最为一个高三考生的父亲,我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对我家孩子产生影响。
欢迎参与投票
您怎样评价教育部招生制度改革?
很好,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
换汤不换药,没触及到真正问题
不清楚
查看结果
起止时间:2014-09-04 至 2014-09-18
本文来源:教育频道专稿
责任编辑: